个人基本信息

赵振华 教授
导师级别: 博士生导师
学科: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职务: 副院长
社会兼职:
导师级别: 博士生导师
学科: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职务: 副院长
社会兼职: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电子邮件:zhaozhenhua@lnnu.edu.cn
办公电话:
办公地点:理化楼A616
电子邮件:zhaozhenhua@lnnu.edu.cn
办公电话:
办公地点:理化楼A616
个人简介
赵振华,男,1986年生,山东巨野人,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硕士、博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后,现为辽宁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生招生专业: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每年招生人数:硕士2名、博士1名。
学习工作经历
2022年8月至今,辽宁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教授
2021年6月至今,辽宁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2021年4月至今,辽宁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副院长
2017年9月-2022年7月,辽宁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副教授
2017年3月-2021年5月,辽宁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2016年7月-2017年8月,辽宁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讲师
2014年7月-2016年6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后,合作导师:邢志忠 研究员
2009年9月-2014年6月,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导师:刘纯 研究员
2005年9月-2009年6月,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学士
2005年9月-2009年6月,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学士
研究工作概况
主要从事中微子物理及相关宇宙学问题研究,在中微子味物理及宇宙正反物质不对称方面做出了有影响力的科研工作。
科研项目: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1项、辽宁省科技厅项目2项、辽宁省教育厅项目1项,并入选了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学术论著:已在JHEP、PRD、EPJC、PLB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详见https://inspirehep.net/authors/1062579),其中2篇发表在国际著名综述期刊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影响因子20.7),并参加了《江门国际中微子实验黄皮书》、《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的撰写。
学术交流:先后应邀在学术会议作轻子生成机制综述报告2次,在研究生暑期学校讲授轻子生成机制2次,并应邀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等国内顶尖科研机构作轻子生成机制综述报告。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先后组织了2022年全国高能物理大会等6场重要的学术会议,并担任了第28届SUSY国际大会中微子物理与轻子分会的召集人。
学术评审:长期担任JHEP、PRD、EPJC、NPB、CPC、CTP、IJMPA、MPLA、AHEP、IJTP、JSPC、QR、Symmetry、Universe等14个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编委会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晨光杯青年优秀论文评审专家,辽宁省科研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外审专家及答辩委员,以及多所高校职称评审的外审专家。
学术荣誉:2019年英国物理学会高被引中国作者奖,2022年辽宁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成员,2024年Chinese Physics C期刊杰出审稿人,并获得辽宁师范大学优秀教师、最美辽师人、科研先进个人、科研管理先进个人、优秀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人才培养:已培养毕业的研究生共10人,其中2人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3人获得优秀学位论文,7人进入大连、沈阳、无锡等地区的初高中担任物理教师,1人考取了博士研究生,1人考入事业单位工作,1人进入高新技术企业工作。
社会兼职:2022年成为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会员,2023年当选大连市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2025年当选辽宁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首届理事,2025年当选大连市物理科学学会首届理事会副会长,2025年起兼任大连市第四十九中学科学副校长。
服务社会: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组织策划多次面向大连市中小学生的科普开放活动,其中2023年的活动成功入选了科技部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特色科技活动推荐清单(全国仅109项)。深度参与辽宁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科普馆建设,及其向社会各界的开放活动。
|